第七百五十七章 行辕议事(2 / 2)

晚明霸业 渤海郡公 3911 字 2020-02-04

如果真的不顾他们的死活,将来史书上对于新的明朝的认可度肯定不高,便是老百姓心里也会不认可。

不得民心的王朝,往往难以长久。

甚至徐梁想到,京师也算是多朝古都了,若是满清脑袋秀逗了,给烧掉怎么办?

自己不能要的,宁可毁掉也不给别人,这种心里不是不存在。

三国演义里,董卓这个鸟人就干过这种事情。

徐梁深度怀疑满清的脑容量会不会干出类似的事情来。

当然,徐梁也参考了近代史满清君主们的反应,他们投降了。

所以徐梁继续说道“此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投降,我们要怎么办?”

朱慈烺也是一愣,还有投降这种操作呢?

但是细细想来,如果满清脑子还算是灵光的话,他们应该明白,就算是跑到了辽东,又能如何?

以大明现在的军力,他们就算是跑到天边去,大明也能追着他们屁股灭了他们。

但如果他们投降了,还不如他们一把火烧了京师呢。

大明立国之处,喊得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是做的具体事情,却是历朝历代每一个大王朝都做过的事情,那就是以开阔的胸怀,去接纳那些少数民族,将他们当成华夏子民的一部分。

朱慈烺虽然痛恨鞑子,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大明是一个有着自己价值观的王朝,虽然臣子们曾经很没有节操和底线,但是明面上要遵守的东西,大家一直在遵守。

不然底下臣子和臣民的信仰崩塌,谁都乱搞,这天下就真的乱套了。

按照大明的价值观。讲究的是“布施仁义,平四方,抚四夷”,而非“布施暴力,杀四方,屠四夷”。虽然落实到实际上情况可能并无不同。但在桌面上必须做得伟大光明正义。

如果东虏真的举族投降,那么大明只能举行一场献俘仪式,诛杀首恶,然后将其他人送出关外,让他们继续在大明治下——实际上是自治状态——好好过日子。

或许十年、二十年内,这些人会对大明怀有惧意,做个顺民。当这份记忆渐渐淡去。他们又会回复到抢西边的时代,最终再次做起入主中原的美梦。

弱则蛰伏,强则侵犯,这是华夏所有“边患”的死循环,谁都无法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

“陛下可有何对策”朱慈烺问道。

徐梁点了点头,道“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东虏内部肯定有一次内讧,否则他们也交不出首恶来顶罪。既然有内讧,倒是可以试试将他们加以分化,送回北方去。”

“他们若是再来。岂不是又生出一场辽患”

朱慈烺对于北方的理解跟徐梁所谓的北方还有很大距离。他以为徐梁说的是辽东,而朱慈焤说的却是广袤的西伯利亚。

“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徐梁道“若是大明国强民富,谁又能来欺负咱们。”

就算将东虏赶到北极圈去,大明若是不能保持国力,也架不住他们卷土重来呀。更何况日后的世界可不止一个东虏。还有泰西那帮如狼似虎的资本家呢!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身边养着一头狼,总是让朱慈烺还有些不舒服。然而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明显是大雁还没打到,就开始考虑蒸着吃还是烤着吃。当前明军还没有这个实力,起码还得多五万精兵。

“练兵的银子陛下可有主意?”朱慈烺应问道。

“市舶提举总署。”徐梁毫不迟疑道“这个方案还在讨论之中,待讨论成熟之后,便呈交内阁票拟,到时候你就看到了。”

朱慈烺自然忍不住又问起这市舶司的事来。

“朕查阅建国初年的文献,却发现一桩阴谋。”徐梁道“朝廷水师和市舶司,其实是被那些势家豪商硬生生废掉的。为的就是独占海贸暴利,不肯分润给国家。”

朱慈烺一愣“当真”

徐梁笑着摇摇头,看来大明的君主被糊弄的不请,虽然朱慈烺已经参与了很多具体的政务,但是他依然无法理解,海上贸易的利润到底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