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死结(1 / 2)

搞定了刘三之后,赵泽就差景阳拿着刘三的那三千两银子,马不停蹄的去柳含青的茶叶店中去采购茶叶,越多越好。

已经很久没有和柳含青见面了,经过之前的两次之后,赵泽感觉到了柳含青或许是故意躲着自己,她或许也有自己的苦衷。这段日子难得的清闲,他本来打算自己亲自去与她见面的,但是又怕柳含青继续躲着他,被人拒绝的感觉的确难受。所有他先差景阳去,还特意叮嘱景阳,让他记得替他给他家的小姐问声好,如果景阳回来之后,确定了柳含青就再家自己再去也不迟。

谁料景阳去后第三天就是两手空空的回来了,告诉赵泽柳家以无货为由一斤茶叶也不卖给他们。

赵泽获知这个消息也是惊讶无比,怎么会突然间就不卖茶叶给自己的呢?赵泽情不自禁的将柳含青一直故意躲着自己,又将这次不卖茶叶给他们联系到了一起。但是他又觉得不对,上次柳含青虽然是躲着自己,但是柳家还是卖给了自己茶叶,或者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存在联系。难道是柳家真的没货了吗?

他把自己的想法刚出来。景阳就叹 一口气道:“大人,你是有所不知,小的我是从柳家出来的,柳家虽说不是什么家大业大,但是在茶叶一项也是在大同城出了名了,他家所卖茶叶全部都是从江南而来,因江南路途迢迢,为了避免缺货,所以每次在大同都是备货充足,纵使大同无货,他家在太原和宣府,都有商号,也可到此间进货。小的从十四岁进柳家起,就没遇到过柳家缺货的这事,分明是他们不想卖给我们。”

赵泽突然想到了上次的事情,也是罗掌柜开始不愿意卖货给自己,迟来闭门羹之后,不知为何他突然又回心转意,心中想到,莫不是又是罗掌柜阻扰,所以他特意对景阳问道:“你这次遇到的是罗掌柜,还是你家小姐。”

景阳好不含糊的说道:“这是我家小姐亲自拒绝卖给我的。”

听到柳含青在家,赵泽心头荡漾起一丝兴奋,但是也他也觉得奇怪,柳含青为何又突然不卖茶叶跟他们了呢?为了弄清楚情况,他决定亲自去会会。

上次离开大同城时,还是去年,转眼就已经两三个月了,暮春时节草场莺飞,四处一片盎然,绝非冬日之严寒可比拟,懒洋洋的太阳,和煦的春风,行走在漫山花海的道路上,让整个人都像喝醉酒了一般享受。

此时的大同虽然在曹文诏的亲自坐镇下,将境内的流寇斩杀殆尽。但是大同境内的贼兵却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过好在失态完全在官府的控制下,随着社会的安定,大同城上的行旅变得络绎不绝,大同又散发出了他本该有的活力。

赵泽很清楚如果没有根本性的社会改变,这些农民自发而起“贼兵”是永远也杀不完的。此时的社会已经腐朽不堪,社会生产资源都掌握在宗室官僚,乡绅地主的手中,富者有弥望之田,穷者无立锥之地。农民穷苦不堪,卖妻鬻子尚不能果腹。可怜的是崇祯皇帝命不好,坐上皇位时候正好赶着了气候上的小冰川时期,天灾不断,他在位十七年,没有哪一年是风调雨顺的,年年大灾,旱灾,蝗灾,雪灾,洪灾,地震。尤其以旱灾最为惧,崇祯时候的旱灾不是局限性的,他是在北方大范围的出现。

“旱极而蝗”,而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而生,主要是由于旱灾而引起的。造成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于蝗虫的繁殖和生长发育都有很大的益处。旱蝗不断而来,终于成了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来尚且还可以苟延喘息以续命的农民,在自然灾害将他们的社会生产破坏时,终于走投无路,揭竿而起了。根本所在的原因需要改变这一个吃人的社会体制。

赵泽带着景阳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城门前。赵泽知道所有进城出城的人员和活,都需要检查无异才可放行,极自觉的下了马,跟在人群后面,等待检查,排队进城。

赵泽刚下马不久,忽然一个凶煞的军士,手中拿着皮鞭在一旁扬武耀威的喊叫着,骂这个动作慢,骂那个不该挤。忽然他看见了赵泽眼睛一亮,殷勤的跑过来好奇的说道:”敢问这位,您是不是寒冬时节攀冰崖,攻破渡饮山,前几日又抄小路,将廖金刚的老巢给端了的赵大人。“

赵泽知道自己是来卖茶叶走私的,自己的行踪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本想着如何否认。谁料跟在身后的一小兵,见人这样夸赵泽,自己站在一边也跟着沾了光似的,立马接过他的话来道:“正是我家大人,如假包换。”

这话刚说完了,附近的人全部都无声的望过来,对赵泽投来了钦佩的眼光。那军士大喜不已,举着皮鞭向着四周大声喊道:“大家快来看啊!这就是传说中的赵泽赵大人,这就是我们的大英雄。”

话刚说完,进城的也不进城了,看守城门的也忘了自己的值守,四周的人就像潮水一样的向自己涌来,纷纷要目睹一下这英雄的风采。

“大人,你就给我讲讲你当初是如何兵用险招的,这一讲出来,绝对比茶馆里说书的讲的好精彩啊!”

“听说大人你哪里不仅军饷丰厚,还无人抠扣,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