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好钢用在刃上(1 / 2)

王学新所说的这工兵锹其实就是现代华夏使用的第三代q3型工兵锹。

工兵锹的第一代,就是传统木柄型,它功能单一不便携带,战斗中会造成各种麻烦,许多战士都不太愿意带。

第二代则是可将手柄一次折叠的,它更方便携带但功能依旧较少。

第三代工兵锹就是可以两次折叠,折叠后的体积就只有锹面大小了,且功能居然有十八种之多。

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处于半折叠状态时可以当作飞爪使用,另一个就是可以做为一种强有力的肉搏武器

这并非勉强为之。

事实上,在战壕和室内,工兵锹的肉搏杀伤力甚至比刺刀还要大得多。

鬼子的三八大盖全长127米,加上刺刀后将近17米。

挺着这么长的枪刺在战壕或室内与敌人肉搏,其结果就是刺刀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在狭小的空间里基本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抛弃长枪直接用军刺。

但如果对方手里拿着的是一把短柄工兵锹那手握军刺几乎就只有等死。

因此许多二战电影都有拿着工兵锹与敌肉搏的场面。

这并非艺术夸张,而是它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备受老兵青睐的肉搏利器。

王学新首先联系了张万和。

他有些担心张万和已经把火车车轴钻下的碎钢用于生产其它东西或是把它埋了以后再用。

电话打通了王学新就放心了。

张万和回答“这么好的钢材我哪能埋了呢我这正打算用它们生产几台机床呢,全都带到大槐村了。别人想要,我是说啥也不给。但你小东北要我哪能舍不得”

“谢谢厂长”王学新回答。

张万和嘴里是这么说,但心里却是一阵阵肉痛。

以至于他放下电话时还嘀咕了一声“这个小东北,还真他娘的奢侈,整个工兵锹都要最好的钢,为了他那挖点土,我这都得少两台机床”

不过一方面是小东北对兵工厂而言非同常人,另一方面则是独立团此时正组建的侦察连有总部的支持,于是张万和就算万分不舍同时兵工厂这还忙得火烧眉头也要硬着头皮应下来。

王学新那很快就派人把图纸给送到大槐村。

大槐村距离洪沟村有七十几公里的路程,为了能尽快拿到工兵锹,王学新派了一辆边三轮将图纸送去。

这边三轮对于八路军这种多山地形还真实用,七十几公里的路程而许多是山路,一个多小时也就到了。

张万和拿到图纸没有多想,转手就把它丢给了苏欣。

不就是一把工兵锹吗

有啥好看的

就算是村里铁匠也能整,让兵工厂整,无非就是想用好钢更耐用些呗。

但苏欣看了图纸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张万和,问“厂长,这工兵锹的图纸是小东北画的”

“你咋知道的”张万和有些奇怪,这心有灵犀都能看出图纸的主人了

苏欣将图纸往张万和面前一摊,说“厂长,您看看吧”

张万和眼睛一扫,马上就知道原因了。

他娘的,居然能把一个工兵锹整成这样

锹体的一侧是刀锋,另一侧是锯齿,手柄还可以折叠小东北这是想干嘛

又看了一会儿,张万和就问了声“这玩意,生产起来困难吗”

苏欣点了点头“初步估计,消耗的工时会是其它工兵锹的十几倍再加上要用上好的钢材,最后成本可能会是普通工兵锹的几十倍”

苏欣这还是往少里算了,工时事小,上好的钢材对八路军而言却是可遇而不可求,几乎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张万和皱了皱眉头,咬牙道“做吧,小东北那只要一百多把,这点东西咱们还出得起”

“是”苏欣应了声就去安排了。

张万和考虑了一番,认为还是要去首长那汇报一声。

张万和是带着被臭骂一通的准备去见首长的。

因为首长一向勤俭,他一直强调的是“好钢要用在刃上”,但现在张万和却要把好钢用在挖土上还能有什么好脸色

张万和几乎就能想像首长严词让他打消这个念头的样子了。

没想到首长一看到这图纸眼睛就亮了起来“这东西很好嘛,很适合打游击,尤其是现阶段我军在山区的游击战”

说着首长就把图纸递到参谋长面前。

参谋长看了也点头表示同意“它把刀、锯与工兵锹合为一体了,的确适合我军游击队作战”

张万和提醒道“可是首长,参谋长,这东西因为它的一侧的刀锋及另一侧的锯齿,就对钢材要求较高而且成本不低”

“老张”首长打断了张万和的话“好钢要用在刃上嘛这不就是用在刃上了”

“这”张万和有些懵。

不过就是一个工兵锹而已,居然是用在刃上

接着就听首长解释道“有了它,就可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