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陷阱(1 / 2)

王学新下的第二个命令,就是连夜构筑一个临时机场。

此时才构筑临时机场,从战场要求来说或许已经迟了,俞平在战前就对此表示过担心。

“营长”俞平是这么说的“我军的目标是占领钢铁厂同时守住它,重点是要求不被鬼子轰炸。那么,如果等占领之后再构筑机场万一敌人抓住机会在这时组织起轰炸机对钢铁厂实施轰炸,我们所有的努力是不是就白费了”

俞平的担心有些道理。

因为在八路军拿下钢铁厂时,钢铁厂上空的制空权几乎就是一片空白这是由“拉5”只有900多公里的航程决定的。

实际上,900多公里还只是“拉5”的理论航程,也就是在理想状态下保持高空中速飞行的情况下才能达到900多公里,在实际作战中的飞行中,它的航程只有800多公里。

这样一来,其作战半径连300公里都不到。

而砥石坡机场距钢铁厂的直线距离就有200公里。

也就是说,“拉5”对钢铁厂的支援,几乎就只有在钢铁厂上空绕几圈然后执行完任务就要返回了,无法有效的保证钢铁厂的制空权当然也就无法阻止敌人轰炸机轰炸钢铁厂。

王学新问俞平“你的意思是”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进攻钢铁厂前就要开辟一个临时机场”俞平回答“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钢铁厂的安全”

王学新想了想,就摇头说道“这样做对于战略目标而言的确更保险,但你有没有考虑过大青山一带几乎是鬼子和自卫军的天下,开辟机场不可能瞒得过他们,一旦让敌人知道我军打算开辟机场,就会提前暴露我军的战略目标使敌人做好准备,这反而会弄巧成拙”

俞平听到这就没再坚持了。

王学新说的的确有道理,开辟机场那是拓宽一个长宽至少要几百米的开阔地,就算是临时机场也不例外。

另外还有燃油、弹药要运进去,基本设施和维护零件也要到位,此外当然还要派兵驻守。

这么大的动静怎么可能能瞒得过鬼子和自卫军

一旦鬼子知道八路军正在大青山一带开辟机场,首先想到的就是八路军要将重心往北面转移了,然后就调兵谴将等着八路军往鬼子的陷阱里钻

俞平这是只考虑航空队的需求而完全没想到整个战略的需求。

王学新继续分析道“至于鬼子轰炸钢铁厂首先是鬼子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全都布署在南面运城方向,他们要对钢铁厂实施轰炸必须经过长途跋涉,即便是鬼子的零战只怕都不能无视这个距离”

“营长”俞平说“可是我军的拉5战机只有800公里总航程,作战半径还不到300公里”

俞平这意思很明显,鬼子“零战”那可是有3000公里航程的,“拉5”在这方面根本就不是一个级数的。

所以,鬼子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距离问题。

“我知道”王学新点头道“但是俞平同志,你似乎忘了一点,拉5是毛熊最新型号的战机,从来没有人见过它,同时毛熊也会尽一切努力保护它的数据”

俞平“哦”了一声就明白了。

俞平这是关心则乱,没想到鬼子不知道“拉5”的数据。

鬼子不知道“拉5”的数据当然就不知道“拉5”的弱点,不知道“拉5”的弱点又怎么敢无视距离问题轻易开战尤其“拉5”还是一款飞行性能极为强悍的战机。

俞平心下不由暗自佩服。

正所谓“兵不厌诈”,打仗这东西有时并不完全讲实力,很多时候都是在玩计谋以及揣测敌人的心理。

最后王学新就下了结论“因此,我相信我们有时间构筑临时机场,即便鬼子在这时派出战机和轰炸机轰炸钢铁厂我们也可以用战机换取钢铁厂的安全”

“用战机换”俞平不明白王学新这话的意思。

王学新点了点头,解释道“拉5的航程800公里,就让它飞800公里战斗到最后一刻,然后飞行员跳伞”

俞平听着这话不由愣了,他从未听过还有这种战术。

不过想想,发现还真可以这么做。

因为“拉5”是一款很便宜的木制战机,同时飞行员又是训练几个月的学员,再加上这里是华夏大地,飞行员跳伞幸存的概率很大即便是在鬼子控制区跳伞也有幸存概率,因为到处都是八路军的情报人员和游击队,百姓也会自发的保护、隐藏飞行员。

最重要的还是,钢铁厂是八路军保护的重点,它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八路军将来的工业发展乃至北面战场的展开。

为了这个重点牺牲几架“拉5”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因此,俞平缓缓点了点头,应了声“是”

俞平心想,旦愿不会用到这样的战术吧。

否则,只怕一次就要损失30架“拉5”了。

事实果然像王学新想的那样,冈村宁次没有抓住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