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水银延迟线存储器(1 / 2)

亮剑之军工系统第683章水银延迟线存储器

在王学新的一番“盅惑”之下,班、陈两人就彻底被华夏的先进技术折服了,他们甚至从未像现在这样激动过他们并非不希望华夏更先进,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与列强的差距心生自卑,现在突然发现华夏居然走在世界的顶端而且是独一无二,那种狂喜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推荐下,换源a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huanyuana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电子管计算机研发相比起继电器而言没有太大的区别,总体而言就是把继电器全部换成电子管,其它的基本一致。

之所以说“基本一致”,则是因为王学新并没有打算只是简单的将继电器计算机升级为电子管计算机,他想要实现一个跨度

就像之前所说的,王学新有技术知道该怎么做,那为什么又要按部就班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走呢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eniac,但很少有人知道在eniac发明时其实已经有一台更先进的计算机准备上线了,这台计算机被称作edvac。

edvac之所以没能成为第一台计算机,只是因为军方急着要有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上线运作,于是只能把当时已经可以说是“落后”但已经研发成功可以使用的eniac交出去

两者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后者使用了一种叫“水银延迟线储存器”作为内存辅助计算机计算。

如果没有这玩意,对数据的存储就像王学新之前提的意见那样,需要用打孔的纸带。

用纸带存储的不便性是显而易见的,数据一多纸带就有可能多成一个天文数字,这不仅成本高还有效率低耗时长且数据易损坏等缺点。

“水银延迟线储存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王学新跟两人解释道“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水银柱,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声音传播的延迟性,把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从水银柱的这一端传播至另一端,另一端再把声音信号转换回电信号。如果传播时间需要一秒,就相当于把数据存储了一秒时间”

两人听了王学新这话是一愣一愣的,过了好一会儿,班浩林才问了声“团长,如果只存储一秒那能有啥用呢”

“所以我们需要为它添加一个再生器”王学新回答“这个再生器可以将这个信号不断的重复输入,以达到存储数据的目的”

班浩林还是听不懂“团长,为了这一秒的数据咱们有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吗”

王学新听着不由笑了起来“你知道这一秒可以储存多少个数据吗”

“多少”班、陈两人异口同声的问。

“1000位”王学新平静的回答。

这数字瞬间把班、陈两人吓住了

“一一千位”

“能存那么多”

科技上的东西有时的确很难想像,一秒的时长怎么能存下一千位数据但它其实就是在水银柱的这一头安装一个脉冲装置,这脉冲装置可以每秒发射一千次声波确切的说不是发射一千次声波,而是根据“1”、“0”选择发射或不发射,也就是有声音代表“1”,没声音代表“0”。

“知道这代表什么吗”王学新问“这代表一个这样的水银管能存下的数据,用传统方式存就需要1000个继电器或1000个电子管,输入时还需要大量的纸带”

班、陈两人一想觉得也是,这两者一对比显然是水银管的储存方式更经济更可靠,但他们依旧很难想像有居然还可以这样

沉默了好一会儿,陈杰风才迟疑着说道“团长,虽然咱们不想给您泼冷水,但是,咱们是没那金钢钻不敢揽这瓷器活啊,这事,咱们连点头绪都没有,可能干不了”

“是啊团长”班浩林也说道“咱们听着都像是天书一样,就更别说把这玩意做出来了何况咱们华夏也没这设备”

“我没让你们做”王学新说“你们只需要改进”

“改进”陈杰风听出了王学新这话的意思“团长,您的意思是,这玩意已经有了”

王学新点了点头。

电子管计算机虽然发明得比较迟,但“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却是在二战期间发明出来的。

“雷达的显示器上就有用到这种存储器”王学新说“而咱们华夏刚从鹰酱那买了一条雷达生产线”

这其实是雷达特有的一种滤波设备,简单的说就是它将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存储器存储,将其中静止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相互抵消掉,剩下的就是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

用这种方式使显示屏上只显示移动物体的位置,没想到这种装置之后居然成为计算机的一种存储设备。

班、陈两人听着这话立时就欢呼起来。

如果这种存储器是现成的,那岂不是直接用到计算机上作为存储单元就可以了

不过也不会这么简单。

王学新补充道“问题在于,雷达上的存储单元比较短,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