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反舰导弹(1 / 2)

反而是王学新对会议室里怪异的气氛感到有些奇怪,他疑惑的问了声“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苏教授艰难的回答“不,没什么问题只是团长,你怎么想到这些的”

苏欣也忍不住补了一句“而且还像是理所当然的,想也不用想随口就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

王学新这才意识到是自己轻描澹写的态度让与会人员感到奇怪王学新这“妙手偶得”也太多了,而且如此轻松,让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同时也对与会这些华夏顶尖的研发人员是种“打击”。

之所以用带引号的“打击”,是因为王学新作为八路军研发团队的一员,他越是出色对整个团体就越有激励作用,在这方面不存在“打击”。

但是对研发团队的成员而言他娘的咱们还号称是各领域的顶尖人才呢,在团长面前似乎啥都不是,团长随随便便给出几个分析就够咱们研究一阵子了

不过当然,这也算不上真正的“打击”,就算是“打击”,与会者也差不多要习惯了。

空空导弹的事就此告一段落,在有晶体管和激光测距技术的加持下,另外再加上系统王学新相信这玩意要研发出来并不困难。

只要有技术困难王学新就找系统。

系统这玩意就是王学新强大的后盾,是八路军研发团队大步向前的保证,是研发进度最强有力的催化剂

然后王学新就提出了新的问题。

“同志们”王学新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有可能要面对敌人的军舰,上级命令希望我们能找出能应对军舰的方法”

听了这话,会议室里的人有些不以为然有些则一脸震惊。

不以为然的人,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军事不知道军舰意味着什么研发人员中有相当一部份对军事了解不深,毕竟他们中大多不是军人出身没有打过仗,他们只是研发装备的军工专家。

知道个中厉害的是对军事颇有了解的苏教授及在军队中呆过的苏礼国。

“军舰”苏教授面色微变“上级说的这方法,是指哪方面的”

“任何方面”王学新说“只要可以打败或压制它,什么方法都可以”

然而,这恰恰是最困难的。

苏欣奇怪的问了声“这,有什么困难吗”

苏欣是属于不懂就问的那种,她不像许多人一样,因为面子问题即便跟苏欣一样不知道问题的核心却不出声。

苏礼国解释道“我听说过一些关于鬼子军舰的事,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其大和级战列舰,据说这种军舰主炮装甲的厚度达到650,是世界军事史上出现的最厚的铁制装甲。它的设计,是为了能承受460主炮在20公里距离上的炮击”

苏礼国说的这些数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只是传言吧”陈杰风说“650毫米,那,那”

说着陈杰风还用手比划了一下大概的长度“这么厚的钢板,岂不是谁都打不动了”

苏礼国点了点头“问题就在这,咱们打不动就别说鬼子的大和级战列舰了,就是他们其它的军舰就算摆在那给我们打,我们也打动之前就是这样的情况,现在依旧是这情况”

“咱们现在不是有飞机么”有人说“有飞机炸它”

“我们的飞机只有火箭炮”苏教授沉声说道“它们只是给军舰挠痒用的”

然后所有人就都沉默了。

这时陈杰风问了句“高火能打得动吗”

也难怪陈杰风会想到“高火”,因为纵观八路军所有装备里就“高火”装药最多威力最大,如果连它都打不动那就真没有东西能打得动了

苏教授回答道“高火有几百公斤的装药相当于一枚重磅航弹,打是能打得动,但却没有精度,要想命中一艘能移动的军舰”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苏教授分析的没毛病,“高火”这东西最大的缺点就是精度差,它就算打固定目标都要靠数量,用它打军舰鬼子只要发现“高火”飞在空中马上通知军舰开走,“高火”想要命中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众人都在长嘘短叹时,王学新却眼睛一亮,说道“高火也许可以”

“什么”苏教授难以置信的望向王学新,问“团长,精度问题怎么解决”

“为它配上一个系统提升它的精度”王学新说“就像防空系统控制防空飞弹一样”

王学新在心里暗骂自己怎么跟傻子一样,考虑这个问题时就只想着怎么利用制空权怎么用鱼雷和炸弹去轰炸鬼子军舰,就没想过发展出岸基反舰导弹

苏教授“呃”了一声,说“团长,这个想法实现起来只怕有困难,高火的射程有几百公里。如果要为它配一个系统的话,雷达的探测距离也要能达到几百公里甚至更远”

苏礼国点头道“我们的雷达最远探测距离也只有30公里,鹰酱有更远的,但超过50公里精确度就很成问题,鬼子军舰体积不小,但如果是在几百公里外那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