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进击的菊厂(1 / 4)

“呼”

一列疾驰的白色子弹头,呼啸着在山林间转瞬即逝

今天是周末,老师带我们前往隔壁镇上的靖海福利院参观。

福利院内的建筑风格简约而温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这里还有一个小型游乐场和一个小花园,时不时就能听到孩子们和小狗玩耍的欢快笑声。

里面的孩子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中有的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有的是家庭贫困而无法负担医疗费用。

虽然身体上有所缺陷,但他们的笑容和天真烂漫的性格让人感到格外温暖和感动。

福利院的院长韦奶奶是个慈祥和蔼的老人,她对这些孩子一视同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

不仅孩子们基本的生活需求,还为他们了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

虽然这所福利院的条件有限,但热心肠的韦奶奶,不求回报的为残障儿童了一个温暖的家和一份无私的爱。

这些孩子们在这里得到了关爱和照顾,他们不再是无助的孤儿,而是被社会关注和关怀的对象。

更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人,每年都在默默的为这所福利院慈善捐款。

这所福利院的存在,不仅让这些孩子们得到了生活的保障,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和美好

“你在看什么”

“哦没什么,一本文学读物”

孟浪神色自然的合上手里的书,朝身边的林海棠笑了笑。

林海棠脸色古怪的看了看书籍的封面

初中满分作文600字精选

“e你管这个,叫文学读物”

“啊有问题吗”

没问题吗

你们中文系对文学的理解都这么与众不同的吗

林海棠扶了扶额,有些无语的扭过头。

在她面前的,是窗外疾驰而过的风景。

她托着腮,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家伙居然还有闲心看初中作文,明明是去见我父母,为什么感觉更紧张的反而是我啊

没错,两人此时正在高铁商务座上,而且是前往京城的班列

孟浪从林海棠的背影上收回目光,重新落回手里的书上。

他当然不是在提高文学修养,而是这本好不容易找到的“文学读物”里,有着关于靖海福利院的珍贵情报

靖海福利院,自1995年成立至今。

目前院内共收养了9男童、12女童共21名孤儿,其中有近半或是失明,或是聋哑的残障儿童。

这还是目前的数据,如果以累计时间来计算,二十多年来受过这所福利院恩惠的孤儿,总数量恐怕高达百位以上

跟某些打着慈善的名号,干的却是买卖的所谓主流机构一对比。

这位创办了镇上第一家儿童福利院,被当地居民亲切的称为“韦婆婆”,已经73岁高龄的老妇人。

数十年如一日的窝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为福利院慈善事业孤独终老的行为。

绝对称得上“感动华国”式的典型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带点传奇色彩的福利院和老院长,居然只有在这么一本初中读物里,曾被提及过只言片语。

没有媒体的报道,没有官方的宣传,他从网络上,根本就找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仿佛有什么力量,在阻止这个福利院被世人所知。

以至于最后他还是靠跟踪赵虎这个“准暗杀者”才最终锁定了目标所在。

一个声名不显,由众多神秘“爱心人士”捐助的小小福利院

或许只有他才知道,这位“韦婆婆”光辉伟岸的人格和事迹下藏匿的,是什么令人恐怖的惊天秘密

不用问,朝歌这个大明星,肯定就是神秘的捐赠者之一了。

虽然已经锁定了这座福利院,但是让人有些头疼的是,对方显然并没有积极响应国家信息电子化的时代号召。

别说是朝歌兄妹这种二十多年前的被领养儿童,就算是现在登记在册的,他也都找不到任何的公开电子信息。

对方显然也并不喜欢与时俱进。

福利院周边,他找不到任何可以利用的网络接口或者是监控设备

想搞物理潜入找名单,那更是天方夜谭,以对方那无孔不入的侦查手段,恐怕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这里用的可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想要强闯,不过是多几具“黑猫”先生的尸体罢了

可是这样一来,靖海福利院这个夜魔族的“情报站”,数十年来所安插的球奸名单就成了谜团。

没有名单,哪怕是捣毁了这个情报站,这些已经潜伏在人类社会中的所谓人类“眷族”,也很难被连根拔起。

一旦打草惊蛇,让对方觉得这些安插的棋子不再安全,很难说对方会不会金蝉脱壳。

到时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