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81 宠爱(1 / 2)

第八十一章

“林济, 你过来一下。”

林济刚到剧组,谢翱端了杯咖啡过来,而林济手上则端着茶杯这属于淬火剧组的奇异景象,年轻的林济生活习性和老年人差不多, 谢翱则时髦一些, 爱吃面包和喝咖啡。

谢翱年轻时留过洋, 在国外待了好几年,不过回国后他拍的倒不是“新兴”题材, 而是观众口中土土的年代剧。

这类剧集不太招年轻观众喜欢, 收视率其实并不差,对于部分二线卫视而言,甚至可以说是收视法宝之一, 谢翱也因此在导演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场戏该怎么拍, 你给我点意见。”

淬火剧组拍摄过程中不是没遇到过问题,就以机床来说, 剧本中涉及的老式机床经历过几次更新换代, 现在所使用的版本早已不是初版,济川机床厂的陈列室里只有一台用于展览的老机器,实在没有多余的借给剧组用。

没办法, 只能由大江卫视来和工业部门沟通,借来一部分产品重新刷漆,尽力打造出50年代工厂的面貌。

谢翱和林济的想法很一致要么不拍,要拍就得把方方面面都注意到, 既然是讲工业发展的故事,产品先敷衍了,环境是不是也能敷衍,演员再敷衍敷衍, 这剧到底还拍不拍了

林济甚至想过,实在不行的话,他就把济川机床厂的机床买下来几台多了他也买不起,等这部淬火拍完了,他再拍个打磨切割数控,平摊一下差价。

章力纯“”

说实话,他不确定林济是在说笑还是来真的。

大江卫视账上倒是有钱,不过即使经费再多,台长也绝对不会允许他这么浪费钱。

几位老专家对此倒是相当支持“小林你再钻研钻研,过几年你不爱写剧本了,来厂里上班也不错。”

林济“”

事实证明,他的段子最好不要在专业人士面前说。

拍摄中遇到问题,一般是导演谢翱和林济先商量一番,问题解决不了的话,两人再去找制片人费新。

其实演员的表演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拍摄手法和道具背景上,剧组的拍摄进度是按场景来的,集中在济川机床厂的拍摄就一次性拍完,接下来再转移到下一个场地,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不过林济和谢翱两人的经验都相当丰富,淬火剧本涉及的专业知识多,谢翱一开始没接触过这样的剧本,起步阶段总有些小心翼翼,可拍久了谢翱也就习惯了,专业知识这块他慢慢也能说出一二三点,熟练之后,他自然更大胆地推进拍摄进度。

“小纪拍得真不错。”谢翱感慨道,“我以前没发现他这么适合年代剧,下次再有机会,我必须和他合作不可。”

吴志远离开h市一机后,便带领一支队伍开启了自己的研发之旅。

创业之路向来是艰辛的,为了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吴志远自掏腰包去海外学习技术,探索海外在工厂经营上的优势,在最开始,他就是奔着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理念去的。

在一开始,产品的生产总是遇上问题。

吴志远性子有些傲,他是从一机走出去的,为了离职这事,他和厂长还闹出了不愉快,当初他没想过回一机,也没想过去求一机的人,出走之后,他必须做出一番成绩给古板的厂长总工看。

某天早晨,吴志远一脸蔫地打开厂房大门,开门的时候,他脑海中也在琢磨一个技术难题,每回他都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然而机器一运行,毛病照样还在。

冷不防地,他发现,门开之后,他熟悉的那些一机的叔叔阿姨们都来到了厂房门口。

“厂里最近没什么任务,闲着也是闲着,就来你这看看。”总工老韩性格古板,说起话来也是硬邦邦的语气,吴志远和贝鸣觉得他这是看不惯年轻人,私下里偶尔还会吐槽他。

可今天的老韩带着一包工具过来,不等吴志远说话,他就径自到了机器前,叮铃哐啷一通敲“螺栓检查过没”

“我也来瞧瞧。”老韩身后,另一位工程师也弯下腰,上上下下地一通检查,几个人就像看孩子一样把机器摸来摸去,一边摸一边小声嘀咕,几人的讨论声越来越大,有人习惯性地摸兜要抽烟,看到车间墙上贴着的“禁止抽烟”字眼,终究悻悻把烟塞了回去。

在工厂里,他们这些有技术的敢和厂长吵架,看到非技术出身的厂领导,那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不过吴志远毕竟替厂里卖了那么多机器,他的新厂子也不是济川厂的地盘。

不管怎么说,几人一通摸索,机器的问题确实被解决了。

“小远,你说你那么倔做什么,又不是叫你低头,叫个人来喊我们一声也成啊。”

“和他老子娘一模一样。”

韩工倒没有加入对吴志远的声讨,却在临去之时给吴志远写了一张字条,字条上是他发现的吴志远这批机器的问题。

老韩依然是古板的性格,递纸条的动作也很生硬,可和这个人冷硬的性格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