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1 / 3)

家中有喜 元月月半 5129 字 5个月前

以前钟子孟去县里从郑家村过遇到熟人也是打声招呼就走。如今跟郑家结亲,一到村里钟子孟就慢下来,看到牵羊的问候“下地放羊”看到端着木盆拿着棒槌的招呼“下河洗衣”快出村了看到一群老弱妇孺倚着墙角晒太阳闲聊天,钟子孟停下来“吃饭了吗”

众人愣了片刻,定睛一看,直起身招呼“喜儿她姐夫啊”

“是我。”钟子孟笑着应道。

郑喜儿没出五服的伯母见喜儿一声不吭“傻丫头,成亲了还不知道喊人你能傻到多大啊。”

傻丫头担心多说多错。闻言喜儿看过去,调出原身记忆,此人不止一次嫌她娘家穷,没少挤兑原身嫁不出去“我又不认识你。”

郑家这个伯母气个仰倒“我是你伯母几天没见就不认识了”

钟子孟已知喜儿不傻,凭她看家护食的精明劲儿,若非心眼实,可能比他聪慧。喜儿能说出此话,显然此人不可结交“您别恼。她就这样。”

“姐夫,还去不去”喜儿蹙眉催促。

钟子孟笑得一脸抱歉“瞧瞧,不高兴了。去,这就去。”

郑家伯母像是非要听到喜儿服软,继续问“做什么去”

喜儿“给我爹娘买好吃的去。就不给你吃”

郑家伯母呼吸停滞,想数落教训傻姑娘“没吃过你的”

喜儿干脆点头。

郑家伯母气得两眼一翻,差点晕过去。

钟子孟笑着说“走啦啊。”

郑家村其他人对他微微点头,冲喜儿指指点点,即使喜儿听不见也知道无外乎“钟子孟好涵养”,“喜儿个傻姑娘不懂事”,再不济就是羡慕喜儿爹娘,得了这门好亲家,明日可以吃大肉。

喜儿三人要去安阳县,安取自安康,山南水北是为阳。“山”就是清河村后面那座山,县城在清河村南七里。县城不大,在喜儿有限的记忆中安阳县最早先民也是为躲避战乱在此安家。

安阳小县跟喜儿前世电视里看到的差不多,只是更破败。随处可见打着补丁沿街兜售货物的百姓。或许他们来得早,到城外等片刻城门才开,城中富户还没走出家门,以至于遍地不见罗绮者。

喜儿和二郎成亲前,沈伊人和钟子孟买许多衣物、猪油皂等日常用品,钟家不缺穿的用的。此番进城只是给喜儿置办三朝回门礼。

回门礼不好用铜钱金币,而除了钱,农家人最需要可以果腹的食物。钟子孟先带一大一小去粮食铺子。到铺子门口,喜儿扶着板车,钟子孟拿着布口袋进去买十斤细白面和十斤白米。

虽说钟家也有稻谷,拜姓曹的老太婆所赐,钟家每次舂两三斤,端的怕多了被老太婆送给钟老二和钟老三。钟子孟家有小磨盘,每次也是磨四五斤小麦。

小童钟有为帮父亲放好米面就迫不及待地问“还买什么”

钟子孟把儿子抱下来,令儿子攥紧喜儿“你想买啥你买好爹再买。”

钟家小童就等着父亲这句话,抬手指着不远处如他拳头大,像皂角泡泡似的白色油糕。钟子孟微笑颔首,喜儿买三个,给钟子孟一个。钟子孟很是诧异,原来喜儿真不傻。

钟子孟微微摇头“姐夫不吃,你和有为一人一半吧。”

喜儿叼着她的油糕,一掰两半,小的给有为,随即拿下嘴里的油糕解释“我大你小。”

这一小半于钟家小童已是意外之喜,他笑得露出小米牙。

油糕吃完,钟子孟递出手帕,一大一小擦擦手,小童盯上牛羊羹。他知道喜儿的钱不够,沈伊人就给喜儿十个铜板,已经用掉六文,他眼巴巴盯着父亲。

钟子孟解释他们得买羊肉,回家自己做。

小孩拉着喜儿到炙鸭摊前不走了。

钟子孟摇摇头“我们一会得去姐姐家。你准备在她家吃完再走”

在小童眼中姐夫以及姐夫的寡母都是外人,跟他祖母曹氏老太婆一样可恶。后者抢他家东西,前者抢他阿姊。小童果断放弃,“可是,我还想吃啊。”

钟子孟带他俩买三包糖脆饼。一包给闺女,一包拿回家,一包给一大一小俩孩子解馋。原身馋美食,但喜儿不爱。喜儿吃一块又给小外甥拿一块,就把脆饼包起来,一副懂事的模样说“给姐姐吃,给二郎吃。”

钟子孟乐意看到傻丫头懂事,哪有反驳的道理“屠夫该出摊了。我们去买猪油。”

先买十斤肥猪肉,接着去买一扇羊排。猪瘦肉腥臭,钟子孟不好叫喜儿拿猪肉回娘家。钟子孟请屠夫把羊排一分为三,其中一份给喜儿父母。到村里再给喜儿买两只公鸡。钟子孟原本想买两包糖脆饼。可一想郑家人个个面黄肌瘦,顿时觉着米面更实在。

东西买好,钟子孟用麻袋盖上财不外漏。

秀才女婿住在城南。喜儿把有为放车上,跟着钟子孟穿过半个小城,来到居民坊。坊间百姓都起来了,人来人往,板车缓行一盏茶左右,车来到一处跟郑家有一比的矮瓦房前。

喜儿眉头微蹙,钟小薇婆家这么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