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地摊文学不要信!(1 / 3)

苏灯心坐在苏家的桃花林中托脸看云。

她有意的眯起眼, 让视线失焦。

最上空是透彻的蓝,接着是屋顶的青,然后是桃林的粉, 还有桃林中闪烁着的白

苏灯心睁开眼。

白及远远站着,见她注意到自己,红着脸生涩地弯了弯腰。

翠儿介绍“小姐,这是老爷给你找的西席。”

苏灯心哈哈笑出声,满脸喜悦。

“小翠, 跟爹说, 这次对了。”

翠儿应了声, 欢脱跑走。

“过来。”苏灯心招了招手。

白及轻咳一声,慢吞吞走来坐下, 撇开视线, 圆润的耳朵粉的似桃花。

良久,他鼓起勇气, 尴尬道“我们真的要相爱吗”

苏灯心却是随意, 笑他“你哪像个教书先生,简直是在相亲。”

苏灯心想,如果是岁遮的话,他肯定会跑来抱着她的手快活的说要轰轰烈烈爱一场, 若是千里, 此时应该已经淡然入戏, 翻开书教她识字交换情报了, 封南的话, 也许脸上会挂着一丝尴尬的僵硬,但会行云流水般坐下,如常跟她聊天。

真有意思啊。

白及翻开书本, 倒像是他来上课,端正坐好,不知从何开始。

苏灯心收了懒散的姿态,脊背离开椅子靠坐直了,说道“白先生,顺其自然。”

“我不姓白。”白及手指尖挠了挠鼻梁,眼睛仍然不敢朝这边看。

人鱼都是没有姓只有名字的。

“听说你们是靠居住地址做身份登记”

白及点头,稍微放松了些“跟陆地的登记方法相同,这种没有大家族概念的,就以诞生地做登记标准。我海底的老家是一千米仙米平原第三礁,所以户口上登记的祖籍地址就是仙米平原10003。”

苏灯心“那地方现在还有亲戚邻居在住吗”

“有是有,但不多了。我们人鱼喜欢热闹,年轻的基本都上岸定居了。”白及陷入回忆,“我家搬得晚,十年前才搬到岸上,现在定居蓬莱岛”

他终于肯看苏灯心了。

“寒假到我家来玩吧。”

苏灯心兴致勃勃“好啊”

白及没想到她这么痛快,都不带客气的,愣了愣又道“就是不知道你适不适应那里的气候去年寒假,岁遮跟着我回去住,脸晒伤了啊,当然防护做得好,是不会晒伤的。”

他有些懊恼,自己为什么要提岁遮晒伤这件事。

“听说蓬莱的贝类特别丰富。”苏灯心说。

白及眼睛又恢复了光彩,连忙道“我家对这个最熟悉,食用贝我可以亲自下海给你捞,还有产珠贝,家里很多”

他家毕竟是做珠宝加工的,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有固定的进货和销售渠道,收入稳定可观。

“其实一开始,我应该是学珠宝设计的,我舅舅就是这个专业。”他感叹道,“如果我妈没有让我转学,现在我应该已经从蓬莱设计院毕业,在家串珠子呢”

“学长成绩不是一直都这么突出的吗”苏灯心问。

“不是,我初等教育,东海联考只能考进前百,只能说一般。而且因为私生子的事,我们家被媒体关注了,有一阵子我连学校都不想去,成绩下滑特别严重。”

“好过分。”苏灯心深知被媒体关注的烦心。

“但我有个好妈妈,我妈找到了生意上认识的朋友,那个阿姨是跟我家合作二十年的老客户,她的前夫是南国教育系统的,可以推荐我参加南国的入学考试。但我运气不好,没赶上那年的入学考试,后来在南地租房子住了一年,等到第二年才通过考试,进了南地中学。”白及老老实实讲完了自己的教育经历。

“能考上南地中学真的很优秀了。”苏灯心称赞。

“我没想到真的能考进南地,我报了三个学校,当时的目标只是梧中。”白及说,“还好我考试运不坏。”

“现在呢东海的媒体还关注你吗”

“也差不多要糊了。”白及开起了小玩笑,折着书页,又红了脸,“这个其实一开始媒体报道我的时候,家人都很生气,但很快,我妈发现有商机,能提高我家产品的知名度,所以被关注也不全是坏事。我现在也是靠这个判断关注度,哈哈,我快糊了。”

这两年,他家的生意就不怎么能吃到媒体曝光的红利了。

“你家的加工厂,年营收有多少”苏灯心问。

白及又想谦虚,又有些难掩喜悦,控制住表情,回答道“最近几年不大多,年收稳定在五到八百万之内。”

他紧跟着还有一句自谦,强调自家规模小,比不了正经做大生意的。

结果苏灯心“是哦,那确实不多啊。”

苏灯心再看白及,眼神里又多了几分怜爱。

白及无言了。

他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

倒不是猜苏灯心家里的经济状况比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