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难缠(1 / 2)

玩唐 午后方晴 3270 字 3个月前

其实小姑娘也没有王画所想的那么坏,只能说是精灵古怪。当然了,之所以有了王画这种逆反的心理,主要他这段时间,从家乡到洛阳,看到了许多世家对他不友好的行为。还有,他不想暴露自己,但这小姑娘逼得他将自己居所暴露出来,这让他很反感。

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想法,两个公公一听他的话,眼里都出现了愠色。虽然知道你清高,不将权贵当作一回事,可我们小主子还是一个小孩子,比你还小上好几岁。你说这大道理她能懂吗又干嘛这么凶。

王画也让小姑娘的泪水华丽丽地打败了。他举起手做了一个投降状,说道“算了,这幅画眼下真不能送给你。不然我再给你画一幅画如何”

一听王画有商议的余地,小姑娘停止哭泣,说道“那不行,我要你为我制作一件漆奁。”

这也不是菜市场,还来个讨价还价,不是,是坐地涨价。王画一听直摇头。刚才那两个公公神情他也看到,不过王画并没有担心,不是连武则天都赞扬自己风骨好吗,反正我也不知道她身份,如果凭借两个公公陪着她,要什么就有什么,我还要人格我么他坚决地说道“小娘子,这是我的底线。如果不是看你年龄小,就是求我,我还要看人品,否则一个字,我也不会送。”

小姑娘还小,也许不知天高地厚。可两个公公都是成年人了。知道这个小花花脾气那是很臭,明知道狄相国的身份,还让他吹笛子。从这一点来说,整个大唐独此一家,别无二店。这也不这个小花花运气好,如果是别的官员,就凭这一点,他就要倒大霉了。

他们拽了小姑娘的衣袖,一个公公低声在她耳边说“小公主,依奴婢非奴才也之见,算了吧。”

小姑娘想了想,还有些不服气。但最后还是点了头。

王画也想将她早点打发走,现在笔墨纸砚现成的。实际上这时候用纸还是一件奢侈的事,许多文人还在继续使用竹简。连有了官员因为穷困,上禀朝廷奏折,都用竹简书写。

王画画了一幅吹笛牧牛图,上面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双手拿着一个竹笛放在嘴下边,背景是一片杏林,树林里的杏子树开着星星点点的杏花。这回王画使用了写意的手法,线条简洁,不过他的画功在哪里,这幅画画得也十分传神。大约看到王画作画时间短,小姑娘似乎还有点不满意。

王画摇了摇头,又写下一行小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姑娘皱了皱鼻子说道“今天没有下雨,为什么雨纷纷”

“那么你有没有读过这首诗,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雄图竟中夭,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读过,陈参军写的送著作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这是陈子昂写的,但在陈子昂的诗歌中,远没有他的登幽州台歌与送魏大从军有名气。看来这个小姑娘还真读过许多诗歌。

王画又问道“那么朝廷有没有商议过不要卢龙塞”

见到小姑娘摇头,王画又说道“诗歌,可以作一些比喻。经如形容瀑布,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那么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吗就象这首诗,未必非要清明下雨才可以写出来,也许去年,也许前年下雨。”

“那个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什么诗”

王画挠了挠头,自己只顾得说,居然忘记这是小白同志写的,现在他还没有出世。他只好答道“好,这首诗我也可以告诉你,但以后不要与我捣蛋了。”

小姑娘嘴撇了撇,可没有反驳。大概也想听到这个华丽的句子,是来自那首诗的。

王画读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挂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姑娘拍了拍手说“这才是好诗,那象这画上的诗,雨纷纷自然在清明时节了,行人也在路上了,有了何字又何必借问还不如改成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不行,得重新给我画幅画。”

这是什么道理但杜牧这首小诗,是有人认为有一些诟病,尽管它流传天下,意境凄美,韵味悠远。

这个小姑娘明显是在“敲诈勒索”。王画是看出来了,如果依了她,说不定下幅画还不满意,又再来一幅。自己也不要做事了,每天就帮她画画吧。于是他说道“小娘子,其实这首诗很好玩的。你听我念,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咦,是有点好玩。”小姑娘好奇地看着这首诗,经王画这一改,又成了一首三言诗。

“喏,还有,你听好了,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这回又变成了一首四言诗。

“还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又变成了一首小令。不过小令传自五代,这时候还没有出现。但不妨碍小姑娘对语言的欣赏能力。

终于看到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