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两头猪(1 / 4)

玩唐 午后方晴 7317 字 3个月前

“不行就是不行。”本来李显想用水土不服的理由,但现在这咋问题已经解决,可还是不愿意。岭南那是什么地方,官员流放的地方。有几咋,皇子皇孙去过。有,都是被当作了谋反的宗室流放过去的。

父女俩的争执,也引起了大臣的注意。

袁守一乘机进谏“启禀陛下。臣弹劾王画不顾臣子身份,勾引公主不远万里,前往岭南。纵使船只浩大。但汪洋万里,波涛无情。这是让殿下以身犯险。臣弹劾二,为了使公主欢悦,不顾国家与百姓,花费巨资,兴修高塔,又建造这样的五艘大船,镶银挂银,穷奢极欲。臣弹劾三,岭南自古就是流放罪民场所,今公主殿下没有触犯律法,前往岭南,朝廷礼度该当如何置之”

明知道李裹儿不高兴。但李显会高兴。不然李裹儿现在铁了心要去岭南。李显劝不动,怎么着也需要人来帮腔。这个赌博还是很划算的。

李显还没有开口。韦氏已经开了口“袁卿言之有理。”

其实王画并不想李囊儿前来钦州。自己无所谓,但为了朝廷礼仪,必然会给钦州带来许多麻烦。

可从过年时,李裹儿就在唠叨,与李红说,又给自己写信。这回粮食的事没有了,钱的问题也解决了。想阻拦也没有阻拦的理由。因此只好调了五艘海船,装修了一下,前来长安接李裹儿。不然又有大臣会说话了,说王画怠慢了公主殿下,一个堂堂的公主殿下出行到岭南那个偏远的地方,手里还赚了许多钱,竟然这样简陋地对待公主。

那个塔无所谓,本来就是为了打响水泥名声的,取了一个公主塔,李裹儿来了后,拉着她上去看看风景,或者再让李囊儿写上一首诗的什么。以后还成为钦州一处有名的风景。况且还有一个极重要的用途。

李裹儿一听急了,她将怀中的儿子抱了起来说道“昭朗一周多,还没有见过他父亲。”

大臣急得差点儿,用官袖去塞耳朵。

李显也噎得无语,都知道是王画的孩子,但你也不能当着这么多百姓官员面前公开说出来。

李裹儿说完了,来到袁守一面前说道“你这个奸臣,专门拍父皇与母后的马屁。可为什么要陷害王画什么勾引,是孤要亲自去的。与王二郎无关。

倒是他写信多次阻止。还有花了多少钱有一个铜矿多吗”

怎么花也花不掉一个铜矿的钱,而且第四个铜矿也传来消息,三省六部所有官员都在商议怎么开采。当然也不是一下子都开采出来的,但唐朝缺铜啊,严重缺铜。这一个个铜矿发现,意义重大。

说起来,就凭这一个功劳,王画封一个公爵都不成问题。特别是户部官员。对王画十分感谢,王画这几大铜矿无疑解决了他们头等难题。

张说在一旁说道“公主殿下。应不应当去岭南,臣不知。但臣知道无论是塔还是船,都是王刺史自己拿的钱。”

他也被流放到岭南过,过的那个日子才叫苦啊。因此,对王画的本事十分地敬仰。可惜他与王画交往不深,否则能与大宋老魏一样。能成为王画的忠实好友。

后来李显登基后想到张说的好处,之所以流放岭南,主要因为魏元忠。但也与自己有关连。立即召他回来为兵部员外郎,可是张说母亲死了。张说守丧。但丧期未满,武三思被李重俊杀死。朝中动荡,于是再召他回京担任工部侍郎。

无论是修塔。还是造船。如果王画动用钦州的公款,工部一定会知道的。既然没有上报工部,那么应当是王画自己掏腰包出来的。所以张说点出此事。

他也反对李裹儿跑到钦州,这不是忧民吗但更反对袁守一攻击王画,不然他还不说。

李裹儿也反应过来了,王画自己挣的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立即来到袁守一身前说道“是不是以后王二郎家里面用多少钱,要你来管一下我看你比我父皇权利还要大嘛”

“裹儿,休得胡闹。”

“母后。不是儿臣胡闹。而且母后,你想一想为什么王二郎要去岭南。还不是人口多了,田地少了,去做一个试点。为百姓迁往宽乡做一个典范。可现在依然将岭南当作不好的地方,当作罪民流放之地。岭南几百万百姓如何想天下百姓听说了,会不会去岭南开垦田地那么王二郎前去岭南,花了那么大心血还有何意义”

“好”大宋喝了一声彩。

李显与韦氏没有理宋骡小就是不肯。

李显说道“裹儿,这个船看上去很美。可你知道船上是什么样的生活吗”

李显这样一说,那就好办了,李裹儿从怀里掏出一面小旗子冲着几艘船挥舞了一下。五艘海船上面的人立即放下许多救生艇。水手将这些小船顺着中间的安乐公主号,往岸边排来,然后用缆绳系紧。安乐公主号上又有下人从船只上放下许多红色的地毯。顺着小船一路铺到岸边。

动作很利索。让李显看傻了眼,这是要做什么李裹儿伸出手说“父皇,请上儿臣的船观光一下。”

怎么变成她的船哦,是王画送给李裹儿的,不然也不取安乐公主号、青龙号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