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马剑的橄榄枝(1 / 2)

问罪者 苍狼残歌 4017 字 3个月前

“说白了吧,前阵子市里的领导找到我,觉得我岁数大了,想把我调到市局里面去工作,当然,我还是拒绝了他。但是他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我们队里要来一个副支队长,我这个人认生,不熟悉的人跟我合不来,我觉得这个副支队长不是谁都能干的。所以我的想法是从我们的警队里提拔自己人,不要外来的和尚。因为咱们警务系统的门道你们一懂,下面各个单位,或者是平行部门调进来几个人过来上几年班,镀几层金,过几年之后就会升职去其他部门当个高级干部,局长的。再过几年又继续升,这么一层一层的往上跳这样的人过来,是不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的,我们是刑警,我们要为死者申冤,所以我们需要一心一意破案的人来当这个副支队长,而不希望在支队里面出现那么多的官僚主义。”

“简单说吧,就是我要在支队里面选择一个有能力的人,来跟市局提支队长,目前我觉得支队里面最有能力的就是你们两个人,年轻,有才华,脑子灵光,不像其他人那么轴,很多事情一点就透。甚至731这么棘手的案子,也是经过你们俩人的手破的,这一

点我十分喜欢。所以我希望你们两个能通力合作,如果说要在队里选择提拔一名副支队长的话,这个名额我会更多的在你们两个人当中考虑。”

马剑说的都是实话,前段时间市局里的领导确实找他谈过这件事情。要为他指派一名支队长过来,因为一个王国里面不能只有皇帝,还应该有大臣,自从卫东去世至今已经有五年了,一个刑警支队竟然五年都没有支队长,这一点实在说不通。其实这位找马剑谈话的领导不是别人,正是王劲松。这次谈话是在731案发生之前的谈话,王劲松是从另外一个城市调过来的领导,和马剑并没有什么交情,在审查下级部门职能分配的时候立刻发现了乌市刑警支队没有副支队长的大问题。

本身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眼里可见不到这个,他不会管这个支队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副支队长,在他的眼里,其实最担心的就是马剑会在乌市刑警支队一手遮天,其实副支队长存在的意义有时候就像是过去的政委一样,还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关键时刻还能有个提醒,否则只有一把手没有二把手的刑警队,全都是马剑一个人说了算还了得

马剑也明白这个新来的局长是个铁面的人,这件事

情是没有什么缓和的机会的,副支队长是必须要有的,但是他并不希望是外来指派的人,就如同他跟张山所说的那样,外来的人都是一群沽名钓誉之辈,真正一把心思放在破案的人太少了,都是想借着机会在这里混几年资历等着提干然后躺在家里美滋滋的蛀虫。虽然这么说的话太过于露骨,但在马剑的心理确确实实是这么想的。其实他这么说也太过于绝对,但根本原因在于他并不相信外来的人,只相信自己警队里面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心的把重担交给他们。这也是人之常情。

其实说来,他没有私心是假的。

这些年来他一直守着这个位置坐着,是因为自己心里的执念,他一直都过不去心里的这道坎。当年的人口贩卖当中卫东的死,他一直的归在自己的身上,所以这些年他才守着乌市刑侦支队支队长的身份,暗中调查当年的漏网之鱼,虽然说他把这件事情报给市局无数次了,但是一直也没有得到市局的重视。用市局的答复来说,就是现场已经被清扫,人贩子也都落网了,有一个漏网之鱼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我们这样去没有线索的去查也找不到这个人。

马剑说可是还有一把枪呢。

市局说,既然这把枪开过,我们就在档案室留存了这把枪的弹道分析,如果他敢再开一枪的话,我们就能够通过线索找到这个人了。当然,这个漏网之鱼的枪估计这辈子也不敢再开了。

市局何尝不想抓到这个人但是已经抓到16个人就已经是非常大的胜利了,并且从这16个人的口供当中并没有任何关于剩下那个落网之鱼的线索,没有口供的支持,也没有目击证人的支持,仅凭一条弹道分析怎么能抓到人呢这样无异于会耗费巨大的警力和精力,甚至可能会引起社会上的恐慌。并且物证鉴定中心那边还说了,开枪的角度、风向和距离,有时候都会影响弹道分析的准确值。虽然说在缴获的所有枪支里面没有发现和卫东副支队长所受致命伤一样的弹道,但是这并不能百分百的确定还有一个落网的人。简单明了说来,就是根据当天的风向和距离,卫东所受的枪伤的弹道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甚至卫东也有可能是被流弹击中的也说不准。也就是说,在缴获的这批枪里有可能有打死卫东的凶器,但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射中卫东时弹道发生了改变,所以才和弹道分析的值对不上。

虽然说物证鉴定中心的回答够客观、够清晰,但马

剑仍然鉴定的认为还有一个落网之鱼,五年来,这一直是他的心病。这五年他一直暗派人手去暗中调查却一直都没有进展,他知道自己今年岁数不小了,也知道根据官场规则,他是不能霸占这个位置太久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乌市刑警支队的支队长早晚要换人,他希望在换人之后,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