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 县常委会上的斗争(1 / 2)

橙红年代 骁骑校 4353 字 3个月前

叶老的骤然离世让大家悲恸万分。野猪峪地处大青山深处。通讯条件极差。叶清用随身携带的卫星电话通知了家里。首都方面震惊之余。嘱咐他们等候下一步通知。不要擅自行动。

叶老是开国元勋。治丧事宜马虎不得。不久家里就会回电过來。转达了中央的指示。暂时秘不发丧。尽快将遗体运回首都再作打算。

大家理解中央的决定。这样一位高级别的老干部死在视察途中。传出去影响不是很好。但天已经黑了。深山老林道路艰险。如果贸然抬着遗体下山的话。怕是要出事情。于是大家举手表决。决定在野猪峪暂停一夜。明天一早下山。

村里人帮忙搭起了灵棚。老程头把自己的寿材也捐了出來。叶老的遗体就停放在赵子铭的坟前。几十年未见的老战友这回总算是彻底团圆了。山民们自发的采來野花摆在叶老的灵前。不大工夫。灵棚前就成了映山红的海洋。

赵辉、叶清、刘子光、周文等人都在坟前守灵。半夜时分。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灵前的烛火摇曳不停。男人们不停的抽着烟。谁也不说话。叶清似乎有些烦躁。拿出烟盒和纯金打火机。走到细雨中点燃了香烟抽了一口就把烟卷折断。回头说道“爷爷走的很安详。能在睡梦中和战友团聚。应该是离开人世最理想的一种方式了。”

众人暗暗点头。叶老已经是百岁老人。戎马一生、伤痕累累。身体各个脏器全都到了衰竭的边缘。即便依靠药物和医疗器械延长生命。往往也是生不如死。对老人來说。能够在战友灵前。儿女陪伴下安详的离开。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一夜无话。第二天刚放晴。大伙儿就抬着叶老的遗体辞别野猪峪的乡亲们下山了。上山容易下山难。再加上下了一夜的雨。山路崎岖湿滑。格外难走。军分区警通连的小伙子们在陆地上都是生龙活虎的猛人。但是到了这大山里却放不开手脚了。几番险情后。赵辉急了。要打电话调直升机來。叶清却指着这莽莽大山说“你让直升机往哪里降落。难道把爷爷的遗体吊上去不成。”

赵辉悻悻的放下了电话。正在为难。忽见远处一群人赶到。正是老程头带领的野猪峪山民们。

“俺再送老司令一程。”老程头说着。不由分说就抢过了担架。山民们惯走山路。如履平地。再加上熟悉地形。行进速度加快了许多。一直走到天街乡驻地。大家才和老程头握手告别。

天街乡的谢乡长早已接到朱副县长的电话。当一行人从山路上出现的时候他就带领乡政府一帮人凑了过去要帮忙。但是却被礼貌而坚决的挡在了外面。只看到一副担架被抬上了面包车。他讪讪的笑着。拿起手机开始给朱副县长打电话。

车队渐渐远去。老程头摘下褪色的军帽不停挥舞着。直到车队消失在山路尽头。

朱副县长接到谢乡长的电话后。立刻按照昨晚商量好的对策进行部署。动员了县里几所小学的学生上街搞欢迎仪式。本來考虑派中学生上的。但是由于县中老师几个月工资沒发。动员工作很难开展。所以才让比较听话的小学生上场。

“叶老是老一代革命家。他的儿女也都从政从军。地位很高。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把苦水井和天街乡打造成红色摇篮。革命根据地。争取每年都邀请叶老回乡探亲。”这是朱副县长在动员会上的原话。对一个县级领导來说。能巴结上中央來的大领导。哪怕是留个印象。说上一句话也是好的。这种好事。决不能让周县长一个人全占了。

虽然还在暑假期间。但是教育局的工作做得相当到位。连夜进行安排。到第二天上午已经组织好了数百名小学生。统一着校服。脸上画着浓重的腮红。拿着塑料花站在天街乡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上。领导们也等在路边。期待着领导的到來。

天灰蒙蒙的。似乎要下雨的样子。昨夜已经下过一场暴雨。气温较低。小学生们穿着单薄的校服站在大路边。刚开始还有说有笑。时间长了不免有些耐不住性子了。说悄悄话的。做小动作的都有。小学老师们大声呵斥着。维持着纪律。附近几个路口已经被交警封锁了。空荡荡的马路上沒有一辆车。大家都望着西边。等待着中央领导车队的出现。

天气说变就变。忽然下起雨來。县领导的秘书和司机们立刻从车里拿出雨伞撑开挡在领导头上。小学生们则纹丝不动的站在雨里。听老师重复着纪律“同学们。我们要发扬黄继光邱少云的精神。让县领导看看咱们德尔优良素质。”

孩子们挺直了胸脯在雨里足足等了十几分钟。一辆军牌越野车才开了过來。在朱副县长面前嘎然停下。周文跳下车來。怒容满面“谁搞得欢迎仪式。”

朱副县长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再怎么说自己也是南泰县响当当的人物。不管是资历还是年龄都比周文要长。哪里容得他在自己面前发威。他冷笑一声。不阴不阳的说道“周县长。群众自发欢迎中央首长回故地视察工作。这也有错么。”

周文看也不看他。直接对教育局长说“把学生们撤了。赶紧避雨去。”

教育局长看看朱副县长。迟疑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