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 晨光厂的大杀器(1 / 2)

橙红年代 骁骑校 3583 字 3个月前

多年以來。晨光厂和红旗厂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腾飞壮大。曾几何时。两个厂子在江北市一东一西。互相呼应。每年市里评选五一劳动奖和三八红旗手。得奖最多的总是这两个厂子。

两个厂子的宿舍区都设在高土坡。很多青年男女工人日久生情。结成连理。一时间两厂联姻成了潮流。刘子光的父母。陆天明和卫淑敏。就是那时候相识的。

后來。国企改革。两个厂子同时陷入停顿、下岗、改制、买断工龄、再就业。刘欢的从头再來唱了一遍又一遍。生活还是沒有着落。好在两个厂子家大业大。靠着砸锅卖铁硬是撑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并且逐渐好了起來。沒想到在房地产迅猛发展。土地经济为主导的今天。占地颇广的厂区竟然成了原罪。把好端端的一个红旗厂搞成破产。还搭进去好几条人命。

关键时刻。还是兄弟单位肝胆相照。伸出援手。能被晨光厂兼并。总比好过被那些不知所谓的民营企业收购的强。

当天中午。红旗钢铁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不少工人在卫淑敏的钢铁塑像下烧纸。告诉卫总这个好消息。

“小卫啊。咱们两个厂早该合了。合了就沒这些事了。你也不会走的那么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工人将盛满饺子的饭盒打开盖子放在卫淑敏的灵前。

陆天明此刻的心情用一句成语可以形容壮怀激烈。

他做梦都沒想到。这样一家苟延残喘的二线城市机械厂。竟然会获得新加坡淡马锡投资银行三亿元的风投。这笔资金的注入。让晨光厂一举焕发了活力。再也不用为沒米下锅而发愁。

风险投资向來都是青睐于年轻富有活力的高科技企业。晨光厂这种老牌国有企业。退休工人一大把。技术落后。管理松散。怎么可能会获得如此巨额的投资。其实不光陆天明不明白。就连主管单位也弄不明白。不过既然人家愿意投资。那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风险投资和收购不同。投资方只是注入资金。不掌握控股权。不要求质押和担保。甚至不参与经营。他们最多占有30的股份。等被投资企业做大之后。再通过io或者收购转让股权等方式撤出投资并获取收益。换句话说。投资方就是合伙做蛋糕的人。

投资项目进行的异常顺利。仅用了一周时间就达成了意向。据说这是首都有关部门的高层发了话的缘故。晨光机械厂一夜之间鸟枪换炮。但过惯了穷日子的他们并沒有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建新楼。买豪车上。在陆天明的提议下。领导班子集体表决通过。拿出两亿五千万來收购红旗钢铁厂。把蛋糕做大。

“恭喜你。陆总。”卓力的声音将沉思中的陆天明惊醒。这次收购竞标中。卓力旗下的华清实业公司也参与了。但摆明了就是來陪标的。不过有华清实业参与。竞标才显得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符合领导们的意愿。

卓力今天破例穿了件考究的西装。猩红色的金利來领带。鳄鱼皮腰带。彰显着他暴发户的气质。陆天明穿了件旧西装。脸上是淡淡的倦容。伸手和卓力握了握“承让了。卓总。”

收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现在要报请省里批准。不过红旗厂这个谁也不敢接的烫手山芋能有如此好的出路。想必不会有人节外生枝。陆天明出了招投标中心。乘车回到了晨光厂。厂子里也是一片欢欣鼓舞。似乎晨光厂真的重回往日辉煌岁月一样。但是陆天明心里明白。三亿资本注入。只会让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重。

他先去厂办安排了工作。然后步行來到厂区后部的试验区。这里本來是防空洞。现在已经围上了铁丝网。还有保安站岗。沒有通行证的职工不许入内。陆天明出示了证件后进入防空洞。往日屎尿遍地污水横流的防空洞已经整修一新。墙壁上装着电灯。地面打扫的干干净净。排风口的大号风扇呼呼的运转着。显示这里正在运行。

沿着长长的通道走了一会。眼前是一道铁门。陆天明用大拇指按了一下指纹锁。铁门缓缓打开。走进去转个弯。再打开一道厚重的铁门。里面豁然开朗。上百平方米的大厅亮堂堂的。穹顶高高。丝毫沒有地下室的压抑感。

这是一间实验室。摆在当中的是两张巨大的工作台。上面放满了各种杂物。游标卡尺、电烙铁、锉刀、砂纸、电线、万用表、钳子螺丝刀等。还有各种树脂或者碳纤维制成的半成品。地上放着铝合金的龙骨。有机玻璃质地的透明到整流罩等。靠墙的地方用隔板围了起來。有全套的机床和备品库。设计室里摆着几台电脑和椅子。旁边是床铺和餐桌。吃剩的饭盒和饮料瓶子比比皆是。

见陆总來了。正在伏案工作的两个人赶紧起身招呼。陆天明笑容满面道“温工。小叶。我來是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成功收购了红旗钢铁厂。”

这间实验室的主人正是温雪的父亲老温大叔。还有他的徒弟。理工大毕业的叶知秋。一老一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半年多的时间了。

听到喜讯。老温击掌赞道“真是双喜临门啊。我们的第一批成品也刚造出來。小叶。拿出來让陆总看看。”

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