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他在这里过得很好(1 / 2)

他在这里过得很好

澜天启冷笑一声,竟说不出是何种感觉,此时他真的有种孤立无援的无奈,刚登基,心腹向来只有听从,却从不交心,更别提一起说心里话,也在登基之后,他才体会到高真正的处不胜寒。

接踵而来的是水涝的后续事情,还有各地起义的解决方案,解决后如何安抚那些受到惊吓的民众,又或者说如何带领他们走上平静温饱的生活,每日早朝,奏折都是堆积如山,他即使日夜不憩也无法完成,以前总是看父皇每天面对这些奏折,他还内心讽刺过,觉得这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方法都是底下臣子在想,而他只需要和大家一起商议,然后取纳意见,毫无难处。

实在不耐了对着大家发一顿脾气,总有解决的办法。

可真正到了自己这里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因为要想的太多,要考虑的太多,要防范的更多。

坐在这皇位上,可以将所有大臣的表情动作收入眼

底,可看多了,反而觉得麻木,而他才坐在这里几天而已。

孙儿登基,儿子让位后不声不响消失,太后一时间承受不住而病倒了。

她算计一生,掌管一生,最后败给了自己最爱的儿子,了解澜月帝的或许只有她,也知道他为何会无故失踪,这才是她接受不了的,所以直接病了,而且还是一病不起那种。

这除了经常伺候她的嬷嬷和宫人就只有明玉最担心了,知道后就一直陪在她身旁,可病了几天后,太后说话都含糊了,像是舌头捋不直,就连太医都摇头,意思是无救了,明玉哭的稀里哗啦。

半月后,偏偏奇迹般的太后的身体反而痊愈了,但好了之后她就去了全安寺,明玉去过一次,只是匆匆见了一面,估计这也是最后一面了,也不知道她悟出了什么,总之在哪里每日诵经念佛,说话也是疏离的很,眼神再无奶奶的那种慈和和爱,但明玉却知道了一件事情,她的父皇,去了向阳县。

告别太后,她去见了文珊,说明去意,翌日便简单

收拾一番踏上了向阳县的路。

她一直都是只有朋友没有家,以前不知道父皇对她的影响这么大,而想来想去,只有向阳县她才熟悉那么一点,关于这里的一切,如果能忘,她会统统忘掉。

文珊去了军营,这辈子她就没打算过嫁人了,还不如做个女英雄,整日与战士们为伍,反而觉得有安全感。

而澜天启现在正是要人手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任何意见,反而用头衔和任务拌住她,但却尊重文珊,约法三章,不干涉她的人生,其中,婚嫁排第一

向阳县的集市依旧很热闹,一路以来是似乎受水涝影响最小的地方,澜月帝几人一落脚就开始找客栈。

“老爷,您看,那就是少爷夫妻在这里的酒楼。”

老远,李公公便指着如家酒楼对着澜月帝说道,装修样式和京都的大径相似,只是门面看着小一些,而此时正是午饭时间,客人里里外外,好不热闹。

而在这种举国受灾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这么好的生意实属不易。

他脸上有着愧疚,也有着欣慰,果然,他在这里过得很好。

“我们要不要”

李公公是最了解他的,不然也不会带着他一起来这里,知道他眼底的渴望,只是话刚出口,就被澜月帝打断了,“算了,找家小点的客栈先落脚吧。”

他刚来,对这里的一切都不熟悉,还是先熟悉熟悉再说吧。

李公公也未多言,而是让两侍卫去定客栈,他则陪着澜月帝在这街市随意走走逛逛。

“听说如家酒楼下月开始大批量收生猪了,大家家里有的都及时去登记啊,免得多了人家就不要了。”

已经进入十月了,天气也逐渐转凉,向阳县没有想象中萧条,大家看上去也精神抖擞,此时正凑一起说着收购生猪的事情。

澜月帝听着颇为的好奇,遂让李公公上前询问。

李公公亦是端正态度,极为的礼貌“请问各位乡亲,初来宝地寻亲,对你们口中收购生猪颇为好奇,一家酒楼又怎么会用上那么多猪肉”

那些乡亲们倒还真的热情,李公公这么一提,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这你可就不知道了吧,咱们大将军的夫人啊,那可是咱向阳县的福星啊,不止收购生猪,还将百姓们种植的红薯土豆都收购了呢,只等着那些成熟。”

“就是,就是,她带领的生产队那才是坊间的神话呢,随随便便一个廉价农产品,经过他们的辛苦加工,就是一个普通的南瓜都能让你吃出无限美味。”

“没事你去如家酒楼的如家超市逛逛,物廉价美,老人小孩都喜欢。”

“主要他们还是大善人,从水涝到现在都好几个月了吧,每天坚持施粥,救活了多少人呐,我家婆娘见着人家心善,每次店里没事都去给那边帮忙,都和那酒楼的店员混熟了,一个个对将军夫妇夸上了天。”

结果说了一堆,就是没到点子上,都是对云喜儿夫妻的夸奖和赞美,虽是这样,可澜月帝激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