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一个本子(2 / 3)

固的时间,第三道防线总共有三条,交通壕,避弹坑,机枪掩体,重机枪火力地堡,均有配置,并且先前缴获的武器装备全部都运送至第三道防线上,溃兵们每个人能够领到一支三八式步枪,外加十几发子弹。

其余的武器弹药则送到了第一道防线上。

日军一个中队覆灭,战果通过一名溃兵渡过怒江送至后方,下方还有夏远的特别交代

“远征军溃败,全国上下抗日决心消散,急需一场大胜利来唤醒全国民众的抗日决心,唤醒上峰的战意川军团愿做先锋,我自搁下前线,望虞团座能够为中华之未来考虑,民众需要一场胜利”

“另有一份笔记详细记录了在甸缅战场上拼杀日军而牺牲的将士,无孬种,全英雄,他们的牺牲不能默默无闻,看在你我都是为中华而战的份儿上,往虞团座能够思量再三,将这笔记公之于众,民众需要英雄烈士需要被民众所记否则百年后,历史长河淹没过去,你我终将会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们的牺牲也将无人记得。”

虞啸卿抓着手中的纸,表情发生了一丝轻微的变化。

唐基察觉到了虞啸卿的异样,便假意关心,实则打探虚实“团座,纸上写了什么”

虞啸卿将纸张收起,故作高兴的说道“日军已经抵达南天门,和川军团交手了,第一次战果已经送了过来,唐副官,这里暂且交由你,我去去就来。”

虞啸卿心中有自己的衡量,信上的战果说,川军团以伤亡十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一个中队,缴获武器装备若干,如此战果,理应公示与众,而更让虞啸卿在意的是夏远交代的那份笔记。

他找到张立宪等人,发现那名带信的士兵已经不见,张立宪四人正围在一块,见虞啸卿来了,张立宪、何书光、余治和李冰迅速站稳身体,敬礼。

虞啸卿问“带信的那名士兵呢”

张立宪回答“团座,他又渡江了。”

虞啸卿赶忙又问“他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何书光连忙将那份笔记取出来,道“团座,您说的是这个。”

虞啸卿三步并做两步走上前,看了眼带着灰尘的笔记,道“是,是这个,你们翻看了”

四人对视一样,点点头,张立宪道“团座,这本笔记上的记录的内容,是真的吗”

虞啸卿没吭声,坐在车上翻看了一眼,目光顿时凝住了,他向后边翻看。

一页、两页、三页渐渐的,他翻动笔记的动作越来越慢,心情也越来越沉重,眼眶充红,布满猩红的血丝,每一次反动章页的动作仿佛是灌了铅一样的沉重,他静静的翻动着。这本笔记上记录了太多太多烈士的姓名,每一条,都是一条鲜活的人名,后边记录着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的表现。

让他们同日军拼杀,用自己的血肉顶住了日军一波一波的进攻,每一名战士牺牲时的状态极其惨烈,虞啸卿翻到了最后一页,连笔记的章皮背后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虞啸卿明白,这绝对不是最后一页,在这一页的后方,一定还有着更多的更多。

他站起身,眨了眨酸涩的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将这个本子公之于众,另外这份战果同样公之于众,让新闻媒体进行宣传,烈士不应该被埋没,他们应该被人铭记。”

张立宪敬礼,郑重的接过本子,他们都已经看过了,被本子上的内容给震惊到了,本子上清晰的记录了一些在甸缅作战的将士最后牺牲时的状态,和日军拼命的战士不计其数,为了保卫阵地而寸土必争的战士数不胜数,翻滚到日军坦克下,用自身当做炸弹引线的战士时常发生,拼死和日军拼刺刀的战士,一桩桩在壮烈的事迹记录在这个笔记上,没有人比他们更明白这份笔记的价值。

他们在翻看之后,无不被远征军的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精神而感动,也正是因为有前人打样,他们后方的人才前赴后继,为挽救中华与水火之中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这份笔记出现在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报纸上,顿时引起了全国的轰动,远征军出征时的风光和溃逃时的狼狈太过于深入人民内心,以至于很多人都骂国军无能,二鬼子趁机散播谣言,动摇民心,这份笔记出现在晚报上,以挺我中华之嵴梁,扬我中华之傲骨,数万将士不畏生死,奋勇杀敌,是时代的英雄,请我们牢记他们的名字

而在晚报后方则有一篇名为远征军溃败后的一次胜利,详细讲述了在禅达南天门上的一支溃兵为抵挡日军进攻,为国军争取巩固怒江防线,而决定放手一搏,以一个团的兵力阻击日军一个联队的进攻。

其中的一次小胜利引起民众的讨论,这支队伍以伤亡十余人的代价,歼灭了一个中队,一百多多名日本鬼子,还击毙了一个日军的中队长。

而这个团的名字叫川军团

报纸发出后,经历了十万大军溃败后,导致国内抗日情绪死气沉沉的中华大地瞬间沸腾起来,其他报纸纷纷刊登这支驻守在禅达南天门上的部队,一时间,全国上下民众的目光都汇聚到了禅达这个并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