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二章 借了一倍琉璃(1 / 2)

万尸岭下乱石丛中。赵光义站在一块巨石之上负手而立,面无表情,看似镇静,实则心中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

“都说魔教教主法力通天,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李公公轻声道“江湖传闻魔尊的武功与张天师不相上下”

“哦如此说来就连张天师也没有十足把握对付他你们不是经常说邪不胜正吗我到现在还记得魏公公曾经说过,张天师的神霄五雷正法专门克制魔教高手的邪功魔法”

“殿下说的没错张天师的雷法确实可以克制魔尊也正因如此,魔尊数十年不敢踏足中原据说魔尊为一雪前耻,痛定思痛,居然在几十年前毅然决然由魔入道江湖传闻如今魔尊习得一身玄门正宗武功并且也达到了天人境所以江湖传说张天师已经失去了对魔尊的先天优势了”

“如果连张天师都压不住他,那可如何是好我虽然武功低微,不懂其中奥妙,但我也明白魔尊要想舍弃一身魔功,从头开始修习道家功法,这其中恐怕不仅仅是艰辛二字这么简单吧”

在赵光义看来,一个魔教绝顶高手放弃一身魔功,突然中途改道转而修习道家功法,当然不只是辛苦劳累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

魔与道、正与邪,向来水火不容

一个人修习的武功如果阴阳不调都可能走火入魔,更何况同时修炼两种截然不同甚至互相克制的武功

昔年嵩山少林寺有位玄澄大师,武功突破九境巅峰后便觉大功告成、目空一切,一门心思要突破天人境、成为千古第一人

后来听说莆田少林寺有位玄泔大师讥笑他,说自己突破到双倍琉璃尚不敢奢望天人境,他一个九境琉璃便敢妄言天人境,真是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玄澄闻言大怒他自然不相信九境巅峰之上竟然还有双倍琉璃这个过度境界所以便去南少林去挑战玄泔

结果玄泔只递出了一招,玄澄便主动认输他接不住如同面对两个战力和自己一模一样的高手,自己只能应付一人

自此玄澄才知道天外有天,九境巅峰之上居然还有双倍琉璃、三倍琉璃甚至四倍琉璃境,想要突破天人境,可谓前路漫漫

看了看镜子中自己脸上的皱纹,玄澄顿时感到时步我待,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的突破,他铤而走险决定偷偷修习魔教武功

玄澄号称百年不遇的武学奇才,自修习魔教武功之后果然进境神速,不到三年鲁突破至三倍琉璃

可惜魔教武功以速成为主,不注重根基,不考虑刚柔并济、阴阳互补,埋下了龙虎相冲的隐患,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正邪两股内力发生了火并,玄澄落了个走火入魔、筋脉俱断的下场

名门世家之所以严禁偷学魔教武功,除了修习容易走火入魔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容易产生戾气戾气一成,噬血嗜杀一个暴虐残忍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侠骨仁心的大侠

而魔教并不禁止修习玄门正宗武功魔教的规矩就是不讲规矩怎么能提高自身战力就怎么来

之所以中途改道修习玄门功法的人少之又少,并不是嫌玄门正宗武功威力小,恰恰相反,玄门正宗武功威力之大超出想像不学,是因为修习过程太漫长太费时间

玄门正宗功法讲究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不容许有半点投机取巧,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方有所成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终其一生有几个十年

谁不想少年成名

所以一个人一旦修习了魔功,其内心深处的所有阴暗都会被挖掘出来脾气会变得越来越暴戾乖张,杀戮心也会越来越重

急功近利、贪大求全

修习魔功便如饮鸩止渴,明知前边是万丈深渊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如果让一个魔功已达到九境琉璃战力的高手再从零开始修习玄门正宗武功,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所以李公公觉得魔尊居然能舍弃数十年的无上魔功,从头开始修习玄门道家功法,这份毅力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自问做不到

他佩服魔尊,但凤九霄却一点都不佩服魔尊

他只是忌惮、害怕魔尊

凤九霄根本不相信魔尊会舍弃一身无上魔功从零开始

道法自然乃天地规律

魔尊如果从头开始学习道家功法,就等于和张天师一下子拉开了八十多年的差距他能面对这种现实

魔尊修习的天魔大法已经无限接近天人境,就算张天师有克制之法,只要稍有不慎,依然可能会被魔尊一击必杀

所以魔尊由魔入道根本就不是为了抗衡张天师

他是为了证道长生

他是由魔入道

他修习的是魔种道胎大法他根本没有舍弃一身魔功

粗俗的讲,他披着的表皮是道,皮下的骨肉却依然还是魔

所以,只要攻不破道家的皮,就伤不了魔尊的骨

反之,一旦攻破道家的皮,必将重创道家的骨

也正因此,魔尊依然忌惮凤九霄的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