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来自普林斯顿的邮件(1 / 3)

超神级学霸 一桶布丁 5943 字 1个月前

国外发生的一切当然不可能影响到象牙塔里的孩子们。

乔泽也保持了一贯的高效率。

在八月的最后一天下午五点,完成了课题论文。

然后按照李建高的推荐,乔泽直接投给了普林斯顿的数学年刊。

已经自行投过一篇论文的乔泽轻车熟路的填写完所需要的信息后,便将论文投了出去。还是照着以往的风格,二作给了李建高,三作给了刘尘风。

这种纯学术探讨型的文章就不怕有什么麻烦了,而且乔泽感觉大家都挺喜欢当二作、三作的。所以只要对课题做了一点贡献,乔泽也愿意把他们的名字加上去。

至于通讯作者跟一作,自然留的都是自己的名字。

没给李建高留通讯作者,一来乔泽并不觉得这篇论文价值很高,二来用李建高的话,这篇论文发给数学年刊起的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他要留自己的邮箱,方便跟其他感兴趣的学者继续深入探讨。

如果留了李建高的邮箱,别人发来的邮件,就需要转来转去的,浪费双方的时间,就很麻烦。

做完这一切后,乔泽静静地坐在位置以上发了会呆。

其实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的。

他以为这个课题才开始,导师却告诉他其实已经可以结束了。

乔泽开始考虑,是不是干脆把做统一性研究直接列为下一个课题,来保持延续性。

不是在乎学校批的那三瓜两枣的研发资金。

而是他背着学校的项目时,很闲的徐院长就不会三天两头的跑来跟他套近乎。

旁边的苏沐橙敏锐的感觉到了乔泽状态的改变,瞥了乔泽的电脑屏幕一眼,略有些欣喜的说道“乔哥,论文写完了啊。”

“嗯。”

“祝贺你乔哥,今天要不要庆祝一下”

乔泽想了想,然后摇头道“发表了再说吧。”

主要还是觉得没什么好庆祝的。

如果做完一個简单课题就要庆祝的话,一个月得庆祝好几次。

“哦,好。”苏沐橙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肯定能直接发表的。毕竟你现在可不是无名小卒了哦。”

“希望吧。”乔泽简单应了句。

在他现在看来,一篇论文能否顺利发表,不止是论文是否优秀,还得看审稿人脑子是否正常。

再次遇到一个脑子不太正常审稿人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美国,新泽西州,特拉华平原上的普林斯顿小镇。

这里风景优美,但外界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因为被誉为世界数学中心的普林斯顿大学跟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都在这里。

数学年刊也正是这两家单位联合运营的。

如果乔泽的想法被数学年刊的编辑知晓,大概会立刻把他的名字拉进投稿黑名单。毕竟数学年刊可是以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高水平的审稿团队著称于世。

更别提杂志每年收录的论文从来一直保持在七、八十篇,甚至更少。

所以没太高水平的数学家,还真不会把论文往这种期刊投。

如果换了两个月以前,乔泽以自己的名字做通讯作者贸然把论文投递到这里,大概率会像李建高说的那样,被编辑扫一眼就直接丢进垃圾箱。但这还不能怪这些顶级期刊的编辑们。

因为越是这种顶级期刊,收到的投稿越是两极分化的厉害。

中等水平的数学家不敢投,但低水平的数学家,甚至对数学了解并不那么深入的一些人是真的敢投,而且往往非常自信。

如果这些顶刊编辑们把每年直接扫进垃圾箱的投稿,全部刊载成一个奇葩论文册,大家就会惊奇的发现,什么哥德巴赫猜想,黎曼假设,n问题,每年都会被诸多“数学家们”用各种脑洞大开的方式证明个几十上百次。

如果再进一步扩大到理论物理范围,什么相对论、测不准原理、甚至经典的牛顿定律,每年都会被隐藏在全球的高人们推翻无数次。

最奇葩的还是这些论文中还会造出一堆的新学术用词跟概念。

比如乔泽心心念念想要解决的“质量缺口”难题,早已经被人用哲学的研究方式给证明的明明白白。

即便论文里的东西没有经过任何试验结果验证,但你必须得承认,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加入进去之后,还挺逻辑自洽的。

这样的论文读个一篇、两篇可能还觉得很有意思。

但看多了,是真会有种脑子正在被狗啃食的感觉。

所以发展到最后,在这个是人皆可敲打文章的年代,但凡有几个月从业经验的编辑们,都掌握了先看作者跟单位的审核要领。

如果不是知名大学或者研究所,之前也没有听说过的名字,直接ass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不会有错的。

没谁有那个精力长期从屎里淘金。

好在现在的乔泽如同苏沐橙说的那样已经很有名气,也成功被普林斯顿大学内部许多教授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