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就你也想(1 / 3)

超神级学霸 一桶布丁 5357 字 1个月前

从徐大江来到数院招新点视察,到刘尘风带着饭过来这短短不到十分钟时间,的确颠覆了张舟对学校环境的认知。

他对乔泽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自称王科的博士私底下跑到寝室里求教乔泽论文怎么写。

结果被乔泽点评之后,羞得满脸通红的直接跑掉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个王科都成了他跟顾正梁的乐子。

谁敢想这才过了短短一个暑假,学院另一個博士非但一点都不觉得羞耻的舔上了,更过分的还是这博士还是院长带的学生。

更更过分的是院长还理所当然的让乔泽帮忙看着点他的博士生,大家表现的还都很坦然。

就连那位博士大哥,都半点没有不好意思的。

再加上徐院长刚刚对乔泽耐心解释,还恨不得言听计从的样子,哪怕张舟再迟钝也能感觉到乔泽在学院的地位又提升了。而且这提升的幅度极大。

张舟好奇心已经要爆棚,他此刻真的太想知道乔泽这个暑假到底干了些什么。

于是趁着刘尘风忙着摆菜分饭的时候,张舟立刻凑了过去,问道“乔哥,这个暑假都在忙啥啊”

“嗯”乔泽看了眼张舟,想了想,答了句“做课题。”

“哦。”张舟点了点头。

答案一如既往的找不到漏洞,就是也没啥帮助。

好吧,张舟打算放下这个问题,晚上回去问陈艺文。

不过他还是觉得应该跟乔泽聊些别的

所以吃饭的时候,嘴巴还是没停“乔泽啊,你听说过数学生跟物理生的区别吗”

“有区别吗”乔泽似乎有些兴趣。

这就让张舟来劲儿了“当然有啊,比如数学生每天背定义证定理,物理生每天推公式算积分;数学生最在乎证明,物理生最喜欢近似;数学生觉得物理学家的公式都很恼火,因为他们不关心数值结果;物理生觉得数学都是无病呻吟,因为他们不关心证明过程哈哈。”

乔泽扯了扯嘴角,这次不是装的,因为张舟总结的的确有点意思,也懂了张舟说这番话的意思。

便干脆问道“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卫星分辨率目前不能达到1毫米”

太直白了,让张舟有些脸红“咳咳,我大概有点猜测,但不知道对不对。而且不止我啊,我觉得苏沐橙肯定也不知道。”

哪晓得张舟话音刚落,苏沐橙便在旁边反驳上了。

“我知道啊,光学设备有分辨率极限啊目前星链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了,大概120公里,我就算100公里,不过这个距离很危险,可能会直接掉下去。即便这样分辨率要达到1毫米,光学口径也需要70多米啊。

而且这么大的光学镜质量摆在那里,地外100公里根本不能长久运行,起码300公里才保险,那卫星所用的光学镜口径就要达到差不多两百米。韦伯望远镜镜片总直径才6米多呢美国人真要这么厉害,他们星际大战都打赢了。对吧,乔哥。”

乔泽点了点头,张舟眨了眨眼,然后整张脸肉眼可见的红了起来。

对面的刘尘风听了几人的讨论,有些怜惜的看了那个胖胖的张舟一眼,想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闭上了嘴巴。

最终还是乔泽大概觉得张舟太过尴尬,沉默片刻后,开口道“其实也不完全因为这些,分辨率过高,像素相同,视场会变窄。另外理论超高分辨率图像,需要足够的曝光时间,距离地面300公里的卫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曝光。如果你再算上大气扰动往往会让分辨率过高的相片成像模糊,所以难度更大。”

“对对对,我就是想到了这些。”张舟立刻疯狂点头道,心里终于稍微舒服了些。

这时,似乎是被几个人的讨论所吸引,隔壁物理学院的一个带着眼镜的男生也主动凑了过来“嘿嘿,原来你们数学院对物理也了解这么多啊说起来,你们讨论的话题,我们学院的陈教授就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呢,做多卫星的合成孔径技术。”

乔泽微微偏了偏头,略微有些疑惑的说道“光学领域我不太擅长,不过我记得合成孔径的原理是利用相干叠加进行时域分析,相干需要波长一致效果才好,被动光学成像接受的是连续波长复合的自然光,相干性很差吧

另外时域分析需要对光进行连续性测量,d跟os可不是天线,只能获取光一次曝光单位时间内总亮度信息,多卫星不是在一个实时的连续测量系统如何定位相位信息呢而且多卫星还要考虑阵列间距时变吧”

“额”曲可知有些意外的看向乔泽。

他也是坐在那边刚好闲下来时,听到几个数学院的聊起了物理跟数学的区别跟卫星成像,来了兴趣便想着过来搭几句话,顺便秀一下看好他的导师。

没想到那个看上去并不是很健谈的家伙一连串问题,让他有些招架不住。

尤其是那句“光学领域我不太擅长”,然后才巴拉巴拉提出一堆问题,让他微微感觉有些囧。

最重要的还是数学院这边还有个娇滴滴的妹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