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拦路(1 / 2)

天气转暖,土地也开始化冻,这日,冉老爹带着人去城外巡视春耕情况。

和平也在其中,他根据土壤情况制作了适合这边的农具。

今日也正好是试验农具的时候,他心里知道,虽然三舅很看重他。

但是府衙的其他官员对他是不屑的,他们甚至认为方和平是因着甥舅关系才得到重视。

“和平,你让人去试试,我们也好看看这农具如何。”

冉老爹自然也知道有人不服气,不过眼见为实,只有让和平展示了自己的价值,那些不满的声音才会消失。

“是,大人。”

和平带着几人扛着农具走到了地里,这里主要种植高粱,小米等作物。

和平这次改造的农具是在从前曲辕犁的基础上,调整了对土壤的受力和把握力度。

因着开州府的人更加高大魁梧,农具也会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改变。

很快,新旧两种农具的对比结果就出来了。

开州府,原来的官员并没有按照朝廷的要求全部更换农具。

冉老爹来后问了原因,这些官员扯了好几个理由。

有说开州府虽然看着土地不少,但多数属于军田,他们话语权不够的。

也有说当地百姓太穷,用习惯了原来的农具,不愿意换的。

还有说官府收来的税银都交给驻军做军饷了,拿不出来的。

说来说去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没钱。

冉老爹自然不完全信他们的话,毕竟军户的田虽说粮食都属于军队所有,但是管理人却是开州府衙。

那些监督的将士最多是要求那些军户不能偷懒,不能私藏罢了。

否则当初的开州知府也不能贪墨那么多银钱,这还是庞将军透露给他的。

开州知府被下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暗中偷拿军田的粮食卖给商人赚钱。

“大人,这新农具比起从前那些,耕地的速度快了一倍,要是咱们开州府的百姓都用上,那能比原来省不少事。”

记录的官员看着这对比,也不敢昧着良心说瞎话。

“太好了,还得是大人英明,不过若是要卖给农户,只怕他们没钱买啊。”

其他大人边夸赞,边叹了口气。

“是啊,这东西好是好,可若是要推广开来府衙的银子只怕也不够哇。”

“听说大人以前在麻河县,还捐了不少银子给县衙,让那些百姓富起来,那开州府”

有人暗搓搓想要打冉老爹钱袋子的主意。

“既然大家都有听闻,想来也听说过我当初用旧农具换新农具的事吧”

冉老爹用这些人的“听说”来堵了他们的嘴。

“啊,这。”他们说不出来了,这些自然有听说,不过一来没个主导人,二来,这样花费大量精力还不一定讨好的事,他们见谁都不开口,自然也不会开口。

“今日我们继续看看,等回去了,众位也仔细想想该怎么解决,明日每人交一份推广农具的思路给我。

咱们都是为了开州府的百姓,即便是劳心劳力些,只要百姓能得到真正的好处,又何妨呢

这里许多大人都是本地人,想来也知道开州府和其他府城的差距,哎,咱们还要继续努力啊。

我当初在麻河县,也是经营了几年,才将麻河县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看看,这不就升官了吗,只要各位大人有贡献,我一定上书朝廷。

说不得哪个县有空缺,朝廷就想到众位了呢”

冉老爹开始给这些官员画大饼,其实他也知道,这些还能继续留在府衙的官员。

几乎都是没有参与知府贪墨案的,否则他们不能全须全尾地继续待在这。

只不过多年的不得志,许多人都混成了老油条,要说多坏不见得,可是他们也对民间疾苦麻木了。

冉老爹只能不断画饼,激起他们为官的热情。

“是是是,冉大人说得对,若我们当日有这份觉悟,也不至于蹉跎了。”

其他人都附和道,不过心里到底是喜还是怒就不一定了。

回城的路上,他们一行人还是坐在马车里,冉老爹走在最前面。

“来人啊,救命啊,帮帮我们,这位老爷,请您帮帮忙。”

冉老爹正在车里闭目养神,突然外面传来一个丫鬟尖利的声音,马车也停下了。

“怎么回事”冉老爹掀开车帘问赶车的夏至。

“老爷,前面有个丫鬟在拦路。”夏至忙道。

前面的车都停下了,后面的官员自然也都停了车。

和平原本因为职位不高而落在后面的,这会儿听说有人拦路,生怕三舅受到伤害也忙下车走了过去。

只见一个丫鬟想要冲到三舅的车架前,还口口声声喊救命,他也走了过去。

“你是谁家丫鬟,又是因为何事要阻拦大人的车架”

和平站在冉老爹身前问道,他还